唐代杜甫《塞芦子(芦子关属夏州,北去塞门镇一十八里)》-全文拼音版-古诗词文学网 

塞芦子(芦子关属夏州,北去塞门镇一十八里)

作者:杜甫 朝代:唐代
塞芦子(芦子关属夏州,北去塞门镇一十八里)原文
五城何迢迢,迢迢隔河水。边兵尽东征,城内空荆杞。
思明割怀卫,秀岩西未已。回略大荒来,崤函盖虚尔。
延州秦北户,关防犹可倚。焉得一万人,疾驱塞芦子。
岐有薛大夫,旁制山贼起。近闻昆戎徒,为退三百里。
芦关扼两寇,深意实在此。谁能叫帝阍,胡行速如鬼。
塞芦子(芦子关属夏州,北去塞门镇一十八里)拼音解读
wǔ chéng hé tiáo tiáo ,tiáo tiáo gé hé shuǐ 。biān bīng jìn dōng zhēng ,chéng nèi kōng jīng qǐ 。
sī míng gē huái wèi ,xiù yán xī wèi yǐ 。huí luè dà huāng lái ,xiáo hán gài xū ěr 。
yán zhōu qín běi hù ,guān fáng yóu kě yǐ 。yān dé yī wàn rén ,jí qū sāi lú zǐ 。
qí yǒu xuē dà fū ,páng zhì shān zéi qǐ 。jìn wén kūn róng tú ,wéi tuì sān bǎi lǐ 。
lú guān è liǎng kòu ,shēn yì shí zài cǐ 。shuí néng jiào dì hūn ,hú háng sù rú guǐ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
相关翻译

相关赏析

作者介绍

杜甫 杜甫 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祖籍河南巩县。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。青年时期,他曾游历过今江苏、浙江、河北、山东一带,并两次会见李白,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。唐玄宗天宝五年(746),杜甫来到长安,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,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,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。从此进取无门,生活贫困。直到天宝十四年(755),才得到「右卫率府胄曹参军」一职,负责看管兵甲仓库。同年,安史之乱爆发,此时杜甫正在奉先(今陕西蒲城)探家。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(今陕西富县境),只身投奔在灵武(今甘肃省)即位的肃宗。途中被叛军所俘,押到沦陷后的长安,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。直到至德二年(757)四月,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(今陕西省凤翔县),授官左拾遗。不久因疏救房琯,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。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,抛弃官职,举家西行,几经辗转,最后到了成都,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,在城西浣花溪畔,建成了一座草堂,世称「杜甫草堂」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、检校工部员外郎。严武死后,他离开了成都,全家寄居夔州(今四川奉节县)。两年后,离夔州到江陵、衡阳一带辗转流离。唐太宗大历五年(770),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。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,时而雄浑奔放,时而沉郁悲凉,或辞藻瑰丽,或平易质朴。他擅长律诗,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。他的诗声律和谐,选字精炼,「为人性癖耽佳句,语不惊人死不休」,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。在我国文学史上有「诗圣」之称。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。有《杜少陵集》。

杜甫的诗词

  • 蕃剑
  • 丽春
  • 严郑公宅同咏竹
  • 石壕吏
  • 杜位宅守岁
  • 又示两儿
  • 哀江头
  • 白帝城楼
  • 柳司马至
  • 释闷
  • 唐代诗词推荐

  • 戏酬副使中丞见示四韵
  • 古词二首(一作讽古)
  • 奉和袭美见访不遇
  • 橹声
  •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
  • 秋日过僧惟则故院
  • 戏赠姬人(一作张祜与杜牧联句诗)
  • 自秦望赴五松驿,马上偶睡,睡觉成吟
  •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·其四
  • 白头吟
  • 塞芦子(芦子关属夏州,北去塞门镇一十八里)原文,塞芦子(芦子关属夏州,北去塞门镇一十八里)翻译,塞芦子(芦子关属夏州,北去塞门镇一十八里)赏析,塞芦子(芦子关属夏州,北去塞门镇一十八里)阅读答案,出自杜甫的作品

    诗词类别

    杜甫的诗词

    古文典籍

    热门名句

    热门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