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李治《谒大慈恩寺》-全文拼音版-古诗词文学网 

谒大慈恩寺

作者:李治 朝代:唐代
谒大慈恩寺原文
日宫开万仞,月殿耸千寻。花盖飞团影,幡虹曳曲阴。
绮霞遥笼帐,丛珠细网林。寥廓烟云表,超然物外心。
谒大慈恩寺拼音解读
rì gōng kāi wàn rèn ,yuè diàn sǒng qiān xún 。huā gài fēi tuán yǐng ,fān hóng yè qǔ yīn 。
qǐ xiá yáo lóng zhàng ,cóng zhū xì wǎng lín 。liáo kuò yān yún biǎo ,chāo rán wù wài xīn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
相关翻译

相关赏析

作者介绍

李治 李治 李治(628年-683年),中国唐朝第三任皇帝(649年—683年在位),字为善,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,其母为长孙皇后,为嫡三子。贞观五年(631年)封为晋王,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,他才于贞观十七年(643年)被册立为皇太子。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即位于长安太极殿。李治在位三十四年,于弘道元年(683年)驾崩,年五十五,葬于乾陵,谥号天皇大帝,庙号高宗。 传统史家认为唐高宗碌碌无为。但事实上,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已使“贞观之治”岌岌可危,高宗刚登基的永徽四年(653年),江浙一带就爆发了陈硕真领导的农民起义,阶级矛盾再次尖锐。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:“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。”,永徽二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还给百姓。高宗有知人之明,他身边诸多贤臣如:辛茂将、卢承庆、许圉师、杜正伦、薛元超、韦思谦、戴至、张文瓘、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亲自提拔,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,杜正伦被李世民冷落。他在位前期,唐代的领土最大,有的史书称为“永徽之治”。 起初,他在还是太子的时候,就与身为太宗才人的武则天有染;太宗崩后,武则天出家,高宗又把她接回宫中为昭仪。李治的皇后本来不是武则天,是王氏,后因为与萧淑妃争宠,引入武氏,最后两人皆被武氏反食,斩去四肢,泡入酒内;武则天称之“骨醉”。于是武则天被册封为皇后。但是武后并不为高宗母舅的长孙无忌等关陇贵族集团所容,武后遂设法除去她的敌人。高宗因武后慢慢有主导政局的趋势,一度有废后的打算,未料计划被武后得知,事情遂作罢,但是协助高宗拟诏的上官仪则遭灭门。这件事情过后,高宗再也无由压制武后,后来又因眼疾问题,使得主政权完全操纵于武后手中。唐高宗曾在皇后的建议下使用“天皇”称号,与“天后”武则天并称二圣。 李治本性仁慈、低调、俭朴,不喜兴土木,不信方士长生之术,不喜游猎,却也无大志,与四兄李泰争太子位时,也曾流泪哭泣。所以,唐高宗不是个事事称职的好皇帝,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。高宗后期的治世,有赖武则天执掌朝政。 根据史书记载,李治长期有头痛与眼睛毛病,时常无法下判断,到晚年,眼睛几乎全盲,曾请御医秦鸣鹤(据考证来自东罗马帝国)医治,秦鸣鹤主张对脑针灸,武则天坐在幕帘后面大怒,认为要刺杀皇帝,李治在情急下则认为不妨一试,短时间内果真有效,但最后仍无法根治。

李治的诗词

  • 九月九日
  •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
  • 过温汤
  • 咸亨殿宴近臣诸亲柏梁体
  • 谒大慈恩寺
  •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
  • 七夕宴悬圃二首
  • 迈陂塘(雁双双)
  • 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
  • 七夕宴悬圃二首
  • 唐代诗词推荐

  • 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
  • 塞外寄张侍御
  • 送袁中丞持节册南诏五韵(净字)
  • 谢自然诗
  • 新秋杂题六首。吟
  • 江楼闲望怀关中亲故
  • 游徐城河忽见清淮,因寄赵八
  • 途经敷水
  • 秦中吟十首。不致仕(一作合致仕)
  • 和乐天示杨琼
  • 谒大慈恩寺原文,谒大慈恩寺翻译,谒大慈恩寺赏析,谒大慈恩寺阅读答案,出自李治的作品

    诗词类别

    李治的诗词

    古文典籍

    热门名句

    热门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