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卢照邻《赠益府裴录事》-全文拼音版-古诗词文学网 

赠益府裴录事

作者:卢照邻 朝代:唐代
赠益府裴录事原文
忽忽岁云暮,相望限风烟。长歌欲对酒,危坐遂停弦。
停弦变霜露,对酒怀朋故。朝看桂蟾晚,夜闻鸿雁度。
鸿度何时还,桂晚不同攀。浮云映丹壑,明月满青山。
青山云路深,丹壑月华临。耿耿离忧积,空令星鬓侵。
赠益府裴录事拼音解读
hū hū suì yún mù ,xiàng wàng xiàn fēng yān 。zhǎng gē yù duì jiǔ ,wēi zuò suí tíng xián 。
tíng xián biàn shuāng lù ,duì jiǔ huái péng gù 。cháo kàn guì chán wǎn ,yè wén hóng yàn dù 。
hóng dù hé shí hái ,guì wǎn bú tóng pān 。fú yún yìng dān hè ,míng yuè mǎn qīng shān 。
qīng shān yún lù shēn ,dān hè yuè huá lín 。gěng gěng lí yōu jī ,kōng lìng xīng bìn qīn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
相关翻译

相关赏析

作者介绍

卢照邻 卢照邻 卢照邻与王勃、杨炯和骆宾王一起被称为“初唐四杰”。 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,获得赏识,获得提升,一直到都尉。但他患了“风疾”(可能是小儿麻),因此不得不退职,孙思邈曾悉心为他调治,照邻问曰:“高医愈疾,奈何?”思邈答:“天有四时五行,寒暑迭居,和为雨,怒为风,凝为雨霜,张为虹霓,天常数也。人之四支五藏,一觉一寐,吐纳往来,流为荣卫,章为气色,发为音声,人常数也。阳用其形,阴用其精,天人所同也。……”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,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,双脚萎缩,一只手也残废了。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,但终因疾病的痛苦,决定与亲属道别,投颍水自杀。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,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,于是也有人认为,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。 卢照邻擅长诗歌骈文,以歌行体为佳,意境清迥,明代胡震亨说“领韵疏拔,时有一往任笔,不拘整对之意”(《唐音癸签》),卢照邻《长安古意》:“得成比目何辞死,愿作鸳鸯不羡仙。”,乃千古名句。作品有《卢升之集》七卷和《幽懮子集》七卷,《全唐诗》收其诗二卷,傅璇琮著有《卢照邻杨炯简谱》。 卢照邻年少时,从曹宪、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,博学能文。高宗永徽五年(654),为邓王李裕府典签,甚受爱重,邓王曾对人说:“此吾之相如(司马相如)也。”高宗乾封三年(668)初,调任益州新都(今四川成都附近)尉。秩满,漫游蜀中。离蜀后,寓居洛阳。曾被横祸下狱,因友人救护得免。后染风疾,居长安附近太白山,因服丹药中毒,手足残废。徙居阳翟具茨山下,买园数十亩,疏凿颍水,环绕住宅,预筑坟墓,偃卧其中。他“自以当高宗时尚吏,己独儒;武后尚法,己独黄老;后封嵩山,屡聘贤士,己已废。著《五悲文》以自明”(《新唐书》本传)。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,他终于自投颍水而死。 卢照邻的生卒年,史无明载。武则天登封于嵩岳,卢照邻说到“后封嵩山”及其高宗咸亨四年(673)所作《病梨树赋》序“余年垂强仕,则有幽忧之疾”推断其时已年近40,咸亨四年下距登封元年为22年,则其生年约在太宗贞观十年(636),去世时约60岁。 卢照邻工诗,尤其擅长七言歌行,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。杨炯誉之为“人间才杰”(《已子安集序》)。代表作《长安古意》,诗笔纵横奔放,富丽而不浮艳,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,但仍未摆脱六朝诗风影响。《旧唐书》本传及《朝野佥载》都说卢有文集20卷。《崇文总目》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。今存其集有《卢升之集》和明张燮辑注的《幽忧子集》,均为 7卷。《全唐诗》编录其诗2卷。徐明霞点校《卢照邻集》即据 7卷本《幽忧子集》,并作《补遗》。傅璇琮著有《卢照邻杨炯简谱》。 卢照邻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。高大的墓冢尚存。

卢照邻的诗词

  • 羁卧山中
  • 赠益府裴录事
  • 中和乐九章。歌中宫第五
  • 赠李荣道士
  • 望宅中树有所思
  • 山行寄刘李二参军
  • 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
  • 狱中学骚体
  • 辛法司宅观妓
  • 琴曲歌辞。明月引
  • 唐代诗词推荐

  • 观猎
  • 赠广川马先生
  • 君子有所思行
  • 海水不扬波
  • 移家入新宅
  • 送璧州刘使君
  • 深湾夜宿
  • 温汤对雪
  • 寄微之
  •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
  • 赠益府裴录事原文,赠益府裴录事翻译,赠益府裴录事赏析,赠益府裴录事阅读答案,出自卢照邻的作品

    诗词类别

    卢照邻的诗词

    古文典籍

    热门名句

    热门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