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卢照邻《早度分水岭》-全文拼音版-古诗词文学网 

早度分水岭

作者:卢照邻 朝代:唐代
早度分水岭原文
丁年游蜀道,班鬓向长安。徒费周王粟,空弹汉吏冠。
马蹄穿欲尽,貂裘敝转寒。层冰横九折,积石凌七盘。
重溪既下漱,峻峰亦上干。陇头闻戍鼓,岭外咽飞湍。
瑟瑟松风急,苍苍山月团。传语后来者,斯路诚独难。
早度分水岭拼音解读
dīng nián yóu shǔ dào ,bān bìn xiàng zhǎng ān 。tú fèi zhōu wáng sù ,kōng dàn hàn lì guàn 。
mǎ tí chuān yù jìn ,diāo qiú bì zhuǎn hán 。céng bīng héng jiǔ shé ,jī shí líng qī pán 。
zhòng xī jì xià shù ,jun4 fēng yì shàng gàn 。lǒng tóu wén shù gǔ ,lǐng wài yān fēi tuān 。
sè sè sōng fēng jí ,cāng cāng shān yuè tuán 。chuán yǔ hòu lái zhě ,sī lù chéng dú nán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
相关翻译

相关赏析

作者介绍

卢照邻 卢照邻 卢照邻与王勃、杨炯和骆宾王一起被称为“初唐四杰”。 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,获得赏识,获得提升,一直到都尉。但他患了“风疾”(可能是小儿麻),因此不得不退职,孙思邈曾悉心为他调治,照邻问曰:“高医愈疾,奈何?”思邈答:“天有四时五行,寒暑迭居,和为雨,怒为风,凝为雨霜,张为虹霓,天常数也。人之四支五藏,一觉一寐,吐纳往来,流为荣卫,章为气色,发为音声,人常数也。阳用其形,阴用其精,天人所同也。……”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,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,双脚萎缩,一只手也残废了。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,但终因疾病的痛苦,决定与亲属道别,投颍水自杀。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,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,于是也有人认为,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。 卢照邻擅长诗歌骈文,以歌行体为佳,意境清迥,明代胡震亨说“领韵疏拔,时有一往任笔,不拘整对之意”(《唐音癸签》),卢照邻《长安古意》:“得成比目何辞死,愿作鸳鸯不羡仙。”,乃千古名句。作品有《卢升之集》七卷和《幽懮子集》七卷,《全唐诗》收其诗二卷,傅璇琮著有《卢照邻杨炯简谱》。 卢照邻年少时,从曹宪、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,博学能文。高宗永徽五年(654),为邓王李裕府典签,甚受爱重,邓王曾对人说:“此吾之相如(司马相如)也。”高宗乾封三年(668)初,调任益州新都(今四川成都附近)尉。秩满,漫游蜀中。离蜀后,寓居洛阳。曾被横祸下狱,因友人救护得免。后染风疾,居长安附近太白山,因服丹药中毒,手足残废。徙居阳翟具茨山下,买园数十亩,疏凿颍水,环绕住宅,预筑坟墓,偃卧其中。他“自以当高宗时尚吏,己独儒;武后尚法,己独黄老;后封嵩山,屡聘贤士,己已废。著《五悲文》以自明”(《新唐书》本传)。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,他终于自投颍水而死。 卢照邻的生卒年,史无明载。武则天登封于嵩岳,卢照邻说到“后封嵩山”及其高宗咸亨四年(673)所作《病梨树赋》序“余年垂强仕,则有幽忧之疾”推断其时已年近40,咸亨四年下距登封元年为22年,则其生年约在太宗贞观十年(636),去世时约60岁。 卢照邻工诗,尤其擅长七言歌行,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。杨炯誉之为“人间才杰”(《已子安集序》)。代表作《长安古意》,诗笔纵横奔放,富丽而不浮艳,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,但仍未摆脱六朝诗风影响。《旧唐书》本传及《朝野佥载》都说卢有文集20卷。《崇文总目》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。今存其集有《卢升之集》和明张燮辑注的《幽忧子集》,均为 7卷。《全唐诗》编录其诗2卷。徐明霞点校《卢照邻集》即据 7卷本《幽忧子集》,并作《补遗》。傅璇琮著有《卢照邻杨炯简谱》。 卢照邻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。高大的墓冢尚存。

卢照邻的诗词

  • 杂曲歌辞。结客少年场行
  • 含风蝉
  • 九陇津集
  • 凌晨
  • 战城南
  • 释疾文三歌
  • 中和乐九章。歌中宫第五
  • 横吹曲辞。梅花落
  • 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
  • 中和乐九章。歌诸王第七
  • 唐代诗词推荐

  • 奉酬从兄南仲见示十九韵
  • 夜偶诗客操公作
  • 仙掌
  • 依韵奉酬李迪
  • 秋夜曲
  • 寇中送张司马归洛
  • 三月曲水宴得烟字
  • 乌程李明府水堂同卢使君幼平送奘上人游五台
  • 送客回晚兴
  • 清明
  • 早度分水岭原文,早度分水岭翻译,早度分水岭赏析,早度分水岭阅读答案,出自卢照邻的作品

    诗词类别

    卢照邻的诗词

    古文典籍

    热门名句

    热门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