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丝行
作者:杜甫 朝代:唐代
- 白丝行原文:
- 缫丝须长不须白,越罗蜀锦金粟尺。象床玉手乱殷红,
万草千花动凝碧。已悲素质随时染,裂下鸣机色相射。
美人细意熨帖平,裁缝灭尽针线迹。春天衣著为君舞,
蛱蝶飞来黄鹂语。落絮游丝亦有情,随风照日宜轻举。
香汗轻尘污颜色,开新合故置何许。君不见才士汲引难,
恐惧弃捐忍羁旅。
- 白丝行拼音解读:
- sāo sī xū zhǎng bú xū bái ,yuè luó shǔ jǐn jīn sù chǐ 。xiàng chuáng yù shǒu luàn yīn hóng ,
wàn cǎo qiān huā dòng níng bì 。yǐ bēi sù zhì suí shí rǎn ,liè xià míng jī sè xiàng shè 。
měi rén xì yì yùn tiē píng ,cái féng miè jìn zhēn xiàn jì 。chūn tiān yī zhe wéi jun1 wǔ ,
jiá dié fēi lái huáng lí yǔ 。luò xù yóu sī yì yǒu qíng ,suí fēng zhào rì yí qīng jǔ 。
xiāng hàn qīng chén wū yán sè ,kāi xīn hé gù zhì hé xǔ 。jun1 bú jiàn cái shì jí yǐn nán ,
kǒng jù qì juān rěn jī lǚ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相关翻译
-
相关赏析
-
作者介绍
- 杜甫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祖籍河南巩县。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。青年时期,他曾游历过今江苏、浙江、河北、山东一带,并两次会见李白,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。唐玄宗天宝五年(746),杜甫来到长安,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,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,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。从此进取无门,生活贫困。直到天宝十四年(755),才得到「右卫率府胄曹参军」一职,负责看管兵甲仓库。同年,安史之乱爆发,此时杜甫正在奉先(今陕西蒲城)探家。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(今陕西富县境),只身投奔在灵武(今甘肃省)即位的肃宗。途中被叛军所俘,押到沦陷后的长安,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。直到至德二年(757)四月,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(今陕西省凤翔县),授官左拾遗。不久因疏救房琯,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。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,抛弃官职,举家西行,几经辗转,最后到了成都,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,在城西浣花溪畔,建成了一座草堂,世称「杜甫草堂」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、检校工部员外郎。严武死后,他离开了成都,全家寄居夔州(今四川奉节县)。两年后,离夔州到江陵、衡阳一带辗转流离。唐太宗大历五年(770),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。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,时而雄浑奔放,时而沉郁悲凉,或辞藻瑰丽,或平易质朴。他擅长律诗,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。他的诗声律和谐,选字精炼,「为人性癖耽佳句,语不惊人死不休」,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。在我国文学史上有「诗圣」之称。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。有《杜少陵集》。
杜甫的诗词
-
- 溪上
- 十二月一日三首
- 又呈吴郎
- 种莴苣
- 燕子来舟中作
- 送陵州路使君赴任
- 赴青城县出成都,寄陶、王二少尹
- 骊山
- 李监宅
-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
唐代诗词推荐
-
- 与小女
- 酬隐珪舍人寄红烛
- 咏史诗。夹谷
- 赠韩翃
- 赠双峰山和尚
- 咸通十四年成都谣
- 观葬者
-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时蔡京在坐京曾为僧徒故有第五句
- 上巳(一作上巳日寄韩公)
- 题齐安城楼
- 白丝行原文,白丝行翻译,白丝行赏析,白丝行阅读答案,出自杜甫的作品